紀念施天從理事
紀念施天從理事
2024-05-02
為緬懷施天從教授在光電學術界的貢獻與付出,學會於本期161期光學季刊(6月號)刊載施天從理事特輯,以紀念施理事在學界的付出。學會邀請了幾位曾與施天從教授一同共事交流的師長,請他們將自己與施教授交流、共事的點點滴滴載錄下來,讓我們感受施老師對於光電領域的執著與熱愛、對身邊的每一個人無私的關懷與付出,並盡其所能的提攜後進。感謝施老師一生對光電產學界的無私奉獻。
 智慧領航 - 專訪蘇炎坤教授
智慧領航 - 專訪蘇炎坤教授
2024-04-29
前言     本篇文章專訪國立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院長 蘇炎坤名譽講座教授的故事。蘇教授曾任崑山科技大學校長、成大教務長、國科會工程技術發展處處長、成大研發長、成大工學院副院長、成大電機系系主任、國科會工程科技推展中心主任等,並且榮獲IEEE Life Fellow、OPTICA (formerly OSA) Fellow,SPIE Fellow等殊榮。蘇教授以卓越的學識和對知識的無盡追求脫穎而出,為學術界注入智慧和啟發。蘇教授是光電產業中極具貢獻的前輩之一,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學者,更是對社會貢獻良多的學術巨匠。這次的專訪將讓我們深入了解蘇教授的學術之路、研究理念以及對未來的展望。讓我們一同聆聽他的故事,探索他對學術界的獨特見解,並感受他對知識和智慧的熱情所帶來的深遠影響。註:本次專訪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劉柏村教授、張祐綾同學撰文,在此特別感謝劉柏村老師為本次專訪費心。蘇炎坤教授口述;採訪撰文、統整|劉柏村、張祐綾;校稿|蘇炎坤
 全彩人生 — 專訪謝漢萍教授
全彩人生 — 專訪謝漢萍教授
2024-04-17
顯示科技的發展是臺灣光電產業中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其產值僅次於半導體產業,就業人口更高達15萬人以上,面板出貨量也高居全球第二。本期訪問的主角即為「臺灣顯示科技先驅」-謝漢萍終身講座教授。謝教授長年推動國內顯示科技的發展,創立SID Taipei Chapter,於2003年在國立交通大學成立「顯示科技研究所」,為全國且為全世界第一個以「顯示科技」為專業領域的研究所。謝教授見證了臺灣顯示產業從草創到繁榮,訪談過程中也講述了整個過程,內容很精彩也值得我們後輩參考效法。謝教授目前已退休,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五彩繽紛的光電人生|專訪李清庭教授
|五彩繽紛的光電人生|專訪李清庭教授
2024-03-18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李清庭教授在這次的訪談中分享他的個人成長歷程與學術經驗,李老師對學術研究充滿著熱情,且對於教導學生更是不遺餘力,他曾說學生進他的實驗室或許不是最頂尖的學生,但他有自信的說從實驗室畢業的學生一定是充滿自信,並可獨當一面的人才。
 |穿隧之光|專訪張守進教授
|穿隧之光|專訪張守進教授
2024-03-14
        19世紀80年代時電力和照明技術的逐漸普及,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文明發展。經過百年的科技演進,人類終於在P-型氮化鎵光電半導體技術獲得突破,並成功展示了氮化鎵藍光發光二極體。此項技術使得固態照明的效能更近一步的提升,再次推進了文明巨輪的轉動。事實上,氮化鎵藍光材料早在1970年代便受到注目,當時在美國電器製造商RCA的研究員J. I. Pankove 就已經發表氮化鎵材料的電激發放光 (J. I. Pankove, J. Lumin. 7, 114 (1973).)。然而當時因為P-型氮化鎵材料技術一直沒辦法克服,做不出好的p-n接面和發光二極體,所以此題目就慢慢被人遺忘。一直到於1988年於日本的赤崎勇教授和其學生天野浩在氮化鎵材料成長和P-型氮化鎵參雜活化上獲得了重大突破(H. Amano, N. Sawaki, I. Akasaki & Y. Toyoda, Appl. Phys. Lett. 48, 353 (1986). Hiroshi Amano et al., Jpn. J. Appl. Phys. 28 L2112, 1989)才使得高性能氮化鎵藍、紫光發光二極體得以問世。除了P-型氮化鎵的材料本身外,其上面的金屬歐姆接觸的製作也是相當特殊。雖然歐姆接觸在一般的元件教課書中通常不怎麼起眼,常常一筆帶過。但試想,若沒有低電阻的P-型氮化鎵歐姆接觸,如何能讓實驗室所展示的藍、紫光發光二極體元件和外界流動的電流溝通,進一步邁向商品化。傳統的P-型氮化鎵歐姆接觸是使用相當薄的鎳、金所形成,不僅透光率低,而且在可靠度上有些障礙。        這樣的歐姆障礙,在2000年左右,終於由張守進教授與他所合作(許進恭、賴韋志教授)的研究團隊共同突破,他們使用了穿隧接面將惱人的P-型氮化鎵表面反轉成n+型,並使用ITO透明電極使得p-n接面所放出的螢光不再被遮擋。(Solid-State Electronics, vol. 43, Issue 11, 1999, pp. 2081-2084.、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Vol. 22, No. 10, 2001, pp. 849-853.、IEEE Electron Devices, Vol. 50, No. 11, 2001, pp. 2208-2212)如今,這種歐姆接觸技術已經被大量生產,並在商品化的氮化鎵發光二極體中處處可見。據筆者們了解,張守進教授在充滿荊棘的研究之路上也和所有知名的研究者一般,執著努力,永不輕言放棄,並克服了無數的試煉,就如同列車穿過了黑暗隧道般終於迎向洞口的光明。我們今天很高興能夠訪問到張守進教授,聽他分享人生的精采故事。
CONTACT INFORMATION
(1) 2 3 4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