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敬師、懷光、傳承──林清隆教授追思文(下)
次閱讀
三言兩語憶前輩
時間:2025/05/29
文章作者:李三良教授
林清隆教授是光纖通訊的前輩,早在我投入這個領域的研究前,他就已是國際知名光通訊領域專家。他提出色移光纖(dispersion shifted fiber)及色散補償技術,是分波多工網路的關鍵技術,對光纖網路的技術發展具有重大貢獻,是帶動現今無所不在的寬頻資通訊網路快速發展的科技先驅。
林教授是個令人尊敬的學者,不遺餘力的提攜後進,不吝於把他在光電領域的豐富經驗與卓越貢獻傳授給年輕學者。初次跟他有比較密切互動是在他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院長時舉辦研討會,個人獲邀去給個演講,之後在多個國際場合,都很關心研究近況,也對熱門技術發展有相當多提點。他也熱心協助國內大學提升國際影響力,獲邀擔任交大、中山大學及台科大等多個學校的客座講座教授。特別的是,在答應擔任客座講座教授前,要求不能僅是掛名,因此親臨台科大(圖一),與電子系與光電所的多位教師座談,就系所與個人的學術研究及產學合作方向提出精闢建言,對系所發展有很大貢獻。
後來由於其健康狀況,無法來台指導,大多以郵件詢問近況及交換最新的光電發展訊息。在台科大聚焦矽光子研究之初,林教授也很關心此領域的發展,經常以電子郵件分享第一手的技術發展資訊,半年前還詢問跟台積電等公司合作進展(圖二),有他的鼓勵與加持,對我們持續朝這個方向發展有很大的激勵跟幫助。
2024年聖誕節發信問候,未獲迴音,不久收到鄭木海教授告知林教授安息主懷,頓感失去一位令人尊靜得前輩之痛,謹以此短文追思其恩。
圖一
圖二
追憶與感念恩師林清隆教授
時間:2025/06/01
文章作者:廖顯奎教授
2024年歲末,驟聞林清隆教授辭世噩耗,悲痛與不捨交織襲來,心中難以平復,沉痛哀思縈繞不去。
時間回朔到1996年5月至11月,我有幸受任職機構中華電信研究所(現電信研究院)推薦前往美國新澤西州Red Bank的貝爾通訊研究所(Bellcore),在林清隆主任的寬頻網路研究室訪問研習,在當時全球最先進的光通訊研發重鎮之一參與10Gb/s WDM光纖通訊技術的研究。翌年我以共同作者身份在OFC 1997發表四篇論文,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的激動與榮耀。
1996年5月我初至異鄉,人生地不熟,林教授與林師母體恤我在生活與學習上的不便,慨然讓我長住於他們位於Holmdel的住處達半年之久。期間每每上班日搭林教授的便車到 Bellocre,沿途林老師總不吝於真誠相授光電專業與為人處事哲學。那段日子我深受他們伉儷如家人般的關懷與協助,有時也會跟隨他們參與日常活動且享受師母的廚藝美食。這份恩情至今銘刻於心。若非出自一對有虔誠信信仰、仁心樂善的胸懷,實很難如此包容照料初識的後輩。
此後20餘年,我與家人妻兒曾在新澤西州(2001)、新加坡(2009)及台灣多地與林教授伉儷聚會。他們對我與家人在工作、學業、生活上的關心提點,總是溫厚誠摯,令人由衷感謝。
1997年9月,我返回校園進入交通大學進修博士班,師從祁甡教授與林清隆教授,研究主題延續WDM光通訊領域。在兩位恩師的指導下,畢業博士論文曾獲得教育部、經濟部局處及宏碁基金會龍騰論文獎等殊榮,皆蒙兩位師長的教導方能有所成。
2009年暑假正值林老師擔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我短訪該校網路科技研究中心(當時主任為目前IEEE Photonics Scoiety 全球主席 Perry Shum教授)。那段時間,我得以再續師生情誼有較多機會向林老師當面請益與給予啟發。
林教授對故鄉台灣始終懷有深摯情感,幾十年如一日,不辭辛勞返回台灣傳道授業。無論是工研院、中華電信或多所大學院校,皆可見其足跡,或啟迪學界或技術諮詢,或嘉惠台灣光電各界。大約2015年,在本校李三良教授等人推薦下禮聘林教授為臺科大榮譽講座教授,之後他回台灣時曾幾次來訪台科大給予系務發展提出建言,也為師生在學術與產學合作規劃點出方向,令我們受益良多。
林教授學識淵博、才華卓絕,是國際光通訊領域公認的大師,曾創下多項知名研究成果,包括發明色散補償光纖、色散移位光纖與波長可調拉曼雷射以及設計規劃世界第一條海纜通信系統等。他風趣幽默,對知識與科技滿懷熱忱,對後進無私的提攜,是當之無愧的典範人物。
左圖:2017年,台灣科技大學電子系李三良前副校長(前排右一)與黃柏仁前院長(前排右二)設宴歡迎短訪的林清隆講座教授伉儷(前排左一、左二)。
右圖:林清隆教授伉儷與筆者小家庭的溫馨餐敘。
廖顯奎 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