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長河人物專訪】突破邊界的勇氣——專訪楊英杰教授
【光電長河人物專訪】突破邊界的勇氣——專訪楊英杰教授
2025-10-09
  自1990年代世界第一個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誕生以來,科學家和工程師們一直致力於提高其可於室溫連續波(CW)操作,以及高輸出功率(> 1mW)的表現。  與使用絕緣介電質所構建的分佈式布拉格反射器(DBR)之VCSEL共振腔相比,使用半導體所組成的DBR鏡與其上方的簡單頂部金屬接觸層,是VCSEL能夠大量生產的王道結構。然而,半導體DBR鏡內由於DBR層交錯導致的能帶不連續性,使得VCSEL 晶片中存在非常高的微分電阻(通常> 200 W),這導致順偏時VCSEL明顯發熱,從而嚴重限制VCSEL的CW輸出功率,所以在1990 年代VCSEL 的CW 輸出功率通常小於1 mW。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當時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實驗室工作的楊英杰教授(後於臺大電機工程學系擔任教授)發明了一種鋅擴散(Zn-diffusion)的VCSEL結構,該結構利用了鋅擴散製程將原本DBR層中櫛比鱗次的邊界消除(disordered),顯著降低了VCSEL的電阻,並且提升其輸出功率和控制光輸出模態。  楊教授在1991年IEEE DRC會議 [1,2]上首次展示了此元件,證明了850 nm VCSEL可以有超過2mW的連續功率,並具有低臨限電流(Ith)、單模工作的特性。當時這些成果可說是VCSEL最重要的性能突破,在此篇論文中,楊教授也指出VCSEL在光通訊系統中應用的可行性,為世上首批發表此成果的學者。而後如同眾人所知,高速VCSEL在2006年左右開始嶄露頭角,在光互連系統的發展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楊英杰教授回到臺大電機任教之後,在台灣的學術界繼續鋅擴散VCSEL的研究,他透過優化鋅擴散深度和孔徑尺寸,首次證明850 nm VCESL在其全偏壓電流範圍內(接近Ith直至飽和)能夠實現穩定的單模工作 [3]。在楊教授的努力下,鋅擴散技術也在光電業界開花結果;跟其他VCSEL結構相比,鋅擴散VCSEL有著相當獨特的優點,它不僅可以更進一步降低操作電壓,更能實現單模操作,這也創造出了許多光電業界的新應用,例如:智慧型手機裡面近距離偵測模組(proximity sensor module; PSM)的發射器和雷射滑鼠中的單模光源。  台灣的Truelight(光環)和Unikorn(晶成)半導體公司早已大量採用鋅擴散VCSEL結構,主要用於Apple iPhone和其他品牌智慧型手機的PSM光源應用;它不僅可以克服離子佈植 VCSEL 中通常具有的高電阻根本問題,而且可靠度優於水氧化VCSEL。直至今日,這兩家公司每月生產高達數百萬個Zn-diffusion VCSEL晶片。  除了VCSEL研究,楊教授也突破了「教授」這個工作的框架和邊界,於台灣的民主化運動浪潮中發揮了自己的熱血和勇氣,在那個無線電台和電視台皆為國民黨禁臠的年代,他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架設了屬於人民的地下民主廣播電台和電視台,藉此將許多真實的聲音和不一樣的觀點傳達給台灣的民眾(包含筆者)知道,有如星火燎原般,在許多人的心中點燃民主的火種,對往後90年代第一次民選的台北市市長選舉,和之後2000年的台灣政黨輪替產生蝴蝶效應的影響力。  我們今天很高興訪問到楊英杰教授,這位為台灣VCSEL發展和電子媒體自由化帶來火種的男人。接下來,就讓我們細聽楊教授的分享。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新聘專任教師1+1名__第一梯次延長公告V.S.第二梯次公告(115.02.01或115.08.01起聘,請於114.09.30寄達)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新聘專任教師1+1名__第一梯次延長公告V.S.第二梯次公告(115.02.01或115.08.01起聘,請於114.09.30寄達)
2025-09-16
一、需具備光電、電機及電子等相關領域 博士學位,並具備下列專長優先考慮:1-1:光電半導體等相關專長。二、條件:2-1:需具備全英文授課能力,若具備 CEFR B2等級的聽說讀寫能力者 為佳。2-2:可教授本系必修科目(如近代物 理、光學及光學實習、電子學及電 子學實習等)及與光電相關選修課 目等。 2-3:具有產學合作能力為佳。三、需具備以下專職業界實務經驗之一:3-1:具有專職一年以上(含)之國內 外業界實務工作經驗(得連續或累計),且應與目前任教專業領域相關,於中華民國104年01月14日技 術及職業教育法施行前已在職之 專任合格教師不在此限。3-2:具有專職一年以上(含)與任教 領域專業相關之專科以上學校、公 立研究機構或財團法人等私立研 究機構具實務技術或研究工作經 驗之年資者,如實際從事實務研究 工作之研究人員或技士等。四、須協助推動系上行政及招生工作。
 國立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徵聘助理教授、副教授或教授1至4名
國立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徵聘助理教授、副教授或教授1至4名
2025-08-11
起聘日期:2026年8月1日專長領域:(1)新興材料
(2)陶瓷材料、陶瓷複合材料
(3)高分子與軟質材料
(4)電子材料
(5)磁性材料
(6)能源材料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olography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2025 (IWH 2025) November 12 - 14, 2025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olography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2025 (IWH 2025) November 12 - 14, 2025
2025-08-0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olography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IWH 2025) will be held in Nantou, Taiwan, from November 12 to 14, 2025.  This is the 18th workshop which covers overall aspects on holography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holographic memories, displays, holographic measurement, 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s and digital holography, ranging from their fundamental physics and technologies to practical system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https://www.iwh2025.org/
 陳瑞三教授紀念獎學金審查辦法
陳瑞三教授紀念獎學金審查辦法
2025-06-24
第一條 目的
為鼓勵國內光學顯微鏡相關領域之博士及跨領域研究人員發展,提供赴美研究之經費支持,特訂定本辦法。
CONTACT INFORMATION
(1) 2 3 4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