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智慧領航 - 專訪蘇炎坤教授
次閱讀
前言
本篇文章專訪國立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院長 蘇炎坤名譽講座教授的故事。蘇教授曾任崑山科技大學校長、成大教務長、國科會工程技術發展處處長、成大研發長、成大工學院副院長、成大電機系系主任、國科會工程科技推展中心主任等,並且榮獲IEEE Life Fellow、OPTICA (formerly OSA) Fellow,SPIE Fellow等殊榮。蘇教授以卓越的學識和對知識的無盡追求脫穎而出,為學術界注入智慧和啟發。蘇教授是光電產業中極具貢獻的前輩之一,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學者,更是對社會貢獻良多的學術巨匠。這次的專訪將讓我們深入了解蘇教授的學術之路、研究理念以及對未來的展望。讓我們一同聆聽他的故事,探索他對學術界的獨特見解,並感受他對知識和智慧的熱情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註:本次專訪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劉柏村教授、張祐綾同學撰文,在此特別感謝劉柏村老師為本次專訪費心。
蘇炎坤教授口述;採訪撰文、統整|劉柏村、張祐綾;校稿|蘇炎坤
劉教授:今天很榮幸能夠採訪蘇院長,可以先請蘇院長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故鄉、成長背景與童年回憶嗎?
蘇院長:我出生在高雄縣路竹鄉,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改名,但對我而言,它代表著難以忘懷的回憶…。而童年時期,我是在高雄市度過的,因為父親的工作讓我們遷徙至此。在寶珠溝裡,我經常和兄弟姐妹一起玩耍,捕魚、挖蛤蜊、抓泥鰍,這成為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娛樂。在這個農業城市裡,蔬菜豐富多彩,我們享受自然的恩惠,遠離現代農藥的影響。
成長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許多的挑戰需要克服。為養育家中六個子女,父母忙於生計,無暇顧及我們的學業。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擁有彼此的陪伴和玩樂的機會。隨著時間推移,我進入了初中,學業變得繁重。在激烈的考試中,我努力學習,獲得優異成績,每學期都能獲得獎學金,這成為了我前進的動力。除了用心於學業,也會涉獵課外讀物,尤其喜歡歷史、地理,讓我推展視野之餘,也使我開始思考未來的人生道路。
進入高中時期,就讀高雄中學,當時,各大學有提供幾個保送名額,而同學都是來自各方的菁英,競爭激烈。經過三年的堅持努力,有幸榮獲保送成功大學。在電機系的學習生涯中,我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知識領域,視野更加開闊,電子、電路學固然難念,但我靠著毅力以及學校的堅強教師陣容,努力學習,奠定了往後在電機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基礎。
在大學與碩士班順利畢業後,依規定服兵役,當時具有碩士學歷的人可以選擇直接在軍中當教官,因為家在南部,所以進入陸軍官校教書,開始全新的生活。退伍之後我仍想繼續深造,因此又回到學校攻讀博士學位。隨後,順利完成成大電機所博士的學位,並在民國68年畢業後,立即向國科會申請出國經費補助,前往美國南加州大學(USC)研修,數年後曾進入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從事研究工作。在USC時做的研究主題是關於矽基板氮化鎵(GaN-on-silicon),而在Bell Labs時期則是從事1.3 µm和1.5 µm波長的半導體雷射技術研發,爾後,我大部分的研究就往化合物半導體(Compound semiconductor)的方向發展。這些的經歷都為我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教授:可以請蘇院長分享自己求學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或是老師嗎?求學生涯中有什麼有趣的故事?而又在什麼機緣下,使蘇院長決定走上科學和工程這條路呢?
蘇院長:求學生涯中,可以說從小就對數學和理化有濃厚興趣,而在學校老師的引導下更加熱愛這些科目。初中時期,我在數學和理化的學習獲得很大的成就感,而越對研究越有興趣。就讀成大電機系期間,課業壓力非常大,有幾個科目能夠修課通過的人數特別少,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師,是幾位很嚴苛的老師,例如,教授電路學的夏少飛教授和電磁學的周達如教授,但也正因為這些老師們扎實與課程的訓練,才造就了我現在對於整個半導體物理、電子元件的重要基礎與學術表現。
雖然,在求學期間生活平順、平淡,並沒有發生特別有趣的事。不過,我想提到的是,在我決定走上科學和工程這條路時,是因為從小對數學和理化的熱愛,以及老師的啟發和引導,讓我確信這是我想要追求的領域。
劉教授:請問蘇院長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為何?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嗎?
蘇院長:我在退伍後很想繼續深造,但由於家中父母年紀較大且需要照顧,所以選擇留在故鄉攻讀博士班。在念進修博士的期間,同時也擔任學校講師這個職務,我教授半導體、物理、電工材料等課程,並且樂在其中。博士班畢業後,就直接升等為副教授,繼續在學校任教,直到民國72年順利升等為教授。除了對教學的熱情以及對學生需求的理解,還有在陸軍官校擔任教官的經驗,讓我在成大教書時頗為受用。在成大的教學經歷,除了有教學成果的評估標準,以及當時教育部對傑出教學的獎勵,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教授對學生需求的了解以及教學的責任感。我在學校主要教授電子學、半導體物理、電工材料等課程,我自己對學生的教育責任感十分強烈,常鼓勵學生勤奮學習。
劉教授:如今蘇院長是國內光電中扮演龍頭角色的團隊,請問蘇院長當初是在什麼機緣下創立這團隊呢?團隊是如何邁向成功之路的?
蘇院長:團隊草創時是艱辛的,當初我自己和博士班學生一起設計與建置了兩台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設備,這在當時是一項不簡單的挑戰。儘管資金緊缺,我們仍然堅持不懈地進行研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常需要進行各種實驗條件的製程,並且由於半導體製程所使用的氣體特殊性,我們甚至養了金絲雀來監測毒氣洩漏的情況,當時研究工作是既辛苦,但又充滿樂趣,這都多虧了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與努力。
成大在化合物半導體研究方面一直扮演著重要的龍頭角色,不僅在臺灣,甚至享譽國際。我們團隊在研究上的傑出成果,除了發表於許多國際知名期刊,也獲得多項的學術獎項。這些成就不僅展示了成大在半導體領域的專業水準,也彰顯了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
劉教授:請問蘇院長在佈滿荊棘的研發之路上,有什麼自豪的研發成果呢?
蘇院長:如上所述,成大團隊自行設計和建立的兩套MOCVD系統,以及應用Gallium nitride於LED相關技術的成果是特別值得關注的,我們從半導體的磊晶技術到子系統(Subsystem)發展都有涵蓋,也包括前端高性能電源裝置與充電技術的應用等。這些成果不僅在當時引人注目,而且在半導體領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諸多開放式研究活動的推動以及與國內外研究機構的密切合作對於成大在半導體領域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我曾在民國96年到崑山科技大學擔任校長,任職期間特別重視產學合作,也成功帶領團隊取得多項獎項和成就,這些歷程都是我引以為傲的經歷,也敦促我繼續精進的力量。
劉教授:蘇院長您目前擔任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院長,可否利用這個機會向我們介紹一下您的期望以及學院發展的願景。
蘇院長: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佔有重要地位,這是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我們臺灣的技術和產業吸引了全球的關注,甚至被美國總統所重視。政府意識到了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因此在產創條例下,特別支持臺大、陽明交大、清華、成大等四所大學成立半導體學院。這個舉措的目的是培養高階的半導體人才,並吸引境外的學生和研究人員來臺灣學習和工作。我們希望能夠為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除了專業技術外,我們還希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人才,讓他們能夠在全球舞台上發揮所長。
第一屆畢業生的出現代表着成大半導體學院培育半導體人才成果的開端。對於他們的就業表現,我們還在觀察中,持續追蹤他們將來的發展狀況。當然,整個臺灣都存在著就業機會,尤其南部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聚集地。學生的去向會受到他們的個人意願和背景的影響,但我們相信南部的半導體產業將為他們提供許多機會。目前南部半導體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高雄甚至規劃建設多座3奈米晶圓廠和一家先進封裝廠,這將為畢業生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近年來,臺南科學園區的發展,其產值已經超過了新竹和中科園區,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聚落。
我認為如果整個臺灣成為一個科技島,那麼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將更為穩固,而且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南部就業,避免了過去的北漂現象,所以學生也不必太擔心未來就業市場飽和,不會有失業之虞。在此勉勵所有同學,應好好把握當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研究和讀書,期待學生在各個領域展現熱情與才華,並具備積極進取的態度,勇於面對挑戰、勇於追求創新,培養良好的專業素養和團隊合作能力,不斷學習和成長,成為能夠在該產業中有所建樹的優秀人才。
劉教授:蘇院長平時除了研究外,有什麼興趣和嗜好呢?
蘇院長:談到興趣,應該是對音樂和運動的熱愛。我喜歡聽傳統老歌,中、日與閩南語都愛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享受,並且熱愛走路,以走路做為自己的主要運動方式,每天保持一定的走路步數(至少1萬5千步),尤其每次爬完山,我就已走了2萬步以上,這是個維持健康有益身體的運動。除此之外,我也熱愛旅行,在擔任校長的期間曾到訪過26個國家,感受不同文化帶來的魅力,比如瑞典、挪威、西藏和貴州等等,歐洲各國我已大致到訪過。
結語
經過這次的專訪,讓我們了解到蘇炎坤院長從求學時代到整個學術生涯發展的歷程。蘇院長憑藉著堅持與奮鬥的精神,在艱辛的成長環境中持續不斷的努力,他透過對知識的追求和學習,走上了半導體科研的這條道路。從童年的開心玩耍到學業勤奮努力,蘇院長展現了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對專業的熱情。在成大任教期間,他帶領團隊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研難題,尤其是自行設計與建置MOCVD系統和應用GaN於LED技術的突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蘇院長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有豐碩的成果,更致力於培育下一代半導體人才,規劃與擔任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第一任院長。除了學術研究,蘇院長對音樂、運動和旅行也充滿熱情,這些興趣豐富了他的生活,讓他在工作之餘能夠找到放鬆和享受的方式。蘇院長的故事啟示我們,無論身處何地,只要心中燃起對知識的熱愛和追求,就能夠攀登科研的高峰,並對社會做出重要的貢獻。他的成就不僅是個人的驕傲,也是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大榮耀,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註:本文將刊載於第166期光學工程季刊。(2025.9月號)
圖一、受訪時蘇炎坤院長(右)與劉柏村教授(左)的合影;
圖二、受訪情形
圖三、蘇炎坤院長口述情形
圖四及圖五、成功大學校園巡禮